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檢查眼睛 警惕“糖眼病”引發(fā)的失明危機
瀏覽次數:174 日期:2012-04-05 08:16:16 來源:上海和平眼科醫(yī)院 進入眼科專家答疑區(qū)
專家談病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檢查眼睛
警惕“糖眼病”引發(fā)的失明危機
文 韓麗榮 上海和平眼科醫(yī)院 副院長、教授 JM (有照片)
糖尿病可引起患者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常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引起白內障??梢允翘悄虿⌒?a href='/bainazhang/' target='_blank'>白內障,也可以是原有的老年性白內障加重和加快發(fā)展。輕度的晶體混濁稱早期白內障,對視力影響并不大。嚴重時則導致視物不清,甚至失明。不過,白內障引起的失明是可逆的。用現代手術方法摘除白內障并植入人工晶體后,如果沒有眼底的病變,一般都能恢復良好的視力。這就好比照相機的鏡頭壞了,換一個新的,就又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了。
糖尿病引起失明的另一種主要情況,就是眼底的病變 ——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這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晚期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它所造成的失明是不可逆的。好比是照相機的底片發(fā)生了霉變等損壞,雖然目前的醫(yī)學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視網膜病變仍是當今棘手而難治的重要眼疾。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又是如何發(fā)生的呢?這是因為糖尿病人體內長期代謝紊亂所造成的一系列變化引起全身小血管的病變,影響比較大的兩個重要器官是視網膜和腎臟。當視網膜的小血管被破壞,出血和滲出物也越來越多,視網膜發(fā)生腫脹,視物便模糊不清。而且病變從視網膜的小血管逐漸蔓延到較大血管直至可以波及視網膜的所有血管。大片和大量病變小血管完全閉塞,中斷了血液供給。這樣使原本已經受到損傷的視網膜更加缺血缺氧,進一步受到破壞。作為一種人體機體組織自然的代償反應,缺血缺氧的視網膜上或視神經乳頭上便生長出許多新生血管。但這些新生血管不但對視網膜沒有任何益處,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威脅和危害。
臨床上將視網膜或視乳頭上有否出現新生血管為界,劃分為單純型(也稱非增殖型)和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單純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導致患者視力中輕度下降,常見主要的原因是視網膜黃斑區(qū)的出血、滲出和水腫。病變重者水腫和出血等范圍波及大部分視網膜,視力嚴重受損。
當病變發(fā)展到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導致患者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明。因為眼內新生血管是非常脆弱的,會反復破裂出血并進入眼玻璃體腔內,此時視力急劇喪失,僅見手動或光感。出血后的玻璃體又增殖機化,粘在視網膜表面,并收縮牽拉視網膜,導致牽引性視網膜脫離。這些都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晚期表現,視功能已經受到破壞。即使經過成功的治療,也只能留下一點殘存的視力。
然而,迄今為止仍然沒有找到根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效的藥物。但經過醫(yī)學科學家?guī)资甑呐ρ芯刻剿?,已經有辦法使大部分糖尿病人避免走向失明。這就是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及時予以激光光凝治療。有玻璃體出血或較輕度早期的牽引性視網膜脫離的較嚴重病變可采取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恢復一點視力。但這些都是治標而不是治本的辦法,而且治療必須及時到位才有效。當然最根本的辦法還是應該在患糖尿病后始終良好的控制好血糖,以避免或延遲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都應定期找有經驗的眼科醫(yī)師作詳細的眼睛檢查。從開始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征象到晚期失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有很多治療的機會,在眼科醫(yī)師的監(jiān)控幫助之下,完全可能避免失明。
專家簡介:
韓麗榮 上海和平眼科副院長 主
原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眼科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上海眼科分會委員、中華眼底病雜志編委、全軍眼科專業(yè)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醫(yī)學論文共計四十余篇,參編學術專著七本。
擅長各類眼底病,如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血管病、玻璃體疾病、糖尿病性眼病等及其他各類疑難眼病的診治及手術。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二、五上午
徐格致 教授,主任醫(yī)師,和平眼科特聘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副院長、眼科玻璃體視網膜病學科主任,中華眼科學會委員,中華眼科學會眼底病組專業(yè)委員,全國眼微循環(huán)疾病專業(yè)組副主任,上海眼科學會玻璃體視網膜專業(yè)組組長,美國玻璃體視網膜學會會員。主持過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研究項目,獲省部級獎項3次。
擅長眼科玻璃體視網膜疾病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血管性疾病、黃斑疾病、眼外傷等疾病的診斷和玻璃體手術治療,同時具有很高的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水平。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上午(逢單周)
